中華民國水族類商業同業公會

主要內容區

潮境海洋中心珊瑚復育有成 夏天移植海灣

2014-02-27

潮境海洋中心珊瑚復育有成 夏天移植海灣

【聯合報╱記者郭建伸/基隆報導】海科館的潮境海洋中心舊址是「垃圾掩埋場」,館方長期以鄰近的「垃圾場海水」復育海中生物,已成功繁衍出上百種魚、蝦。研究人員復育的萼柱珊瑚已明顯成長近1倍,今年夏天將號召潛水志工,潛入望海巷海灣植入珊瑚,讓昔日垃圾場再度成為美麗海灣。

坐落在潮境公園旁的「潮境海洋中心」,已成立10年,裡頭有不少復育成功的魚群,熱帶小丑魚、大型石斑魚、超迷你的海星、色彩斑斕珊瑚應有盡有,是不少學校校外教學的參觀地點。

海科館研究規畫組長施彤煒說,潮境海洋中心過去是垃圾場,「是全基隆最臭最髒的地方」,至今掩埋場跟海水交界處,有時仍會滲出水肥或被垃圾汙染的水。但為證明髒臭的環境也可變美,且確保海洋水質都還在控制範圍,海科館決定用海灣裡的海水復育生物。

施彤煒說,由於環境監測的目的大於復育,抽取海水後不會篩檢過濾,直接拿來養生物,「這些年都沒有生物因水質差而死亡」,水質送檢報告也一切正常。

基隆嶼多年前開發觀光碼頭時,造成當地原生萼柱、腎形珊瑚棲息地被破壞,長在淺水岸的珊瑚都掉到較深的海底,不少都被泥沙掩蓋差點死亡,所幸被潛水客救活送來復育。

他說,人工養珊瑚得特別注意光照、溫度和水中的營養鹽,尤其珊瑚最好不要跟魚養在一起,避免殘餌或糞便造成水中太多有機物。多年下來,許多珊瑚都已成長近1倍。

由於珊瑚復育有成,海科館今年夏天將和市府產發處合作,首次移植成功復育的珊瑚。施彤煒表示,移植將切截斷2、3公分的身體,放入培養器後,再交由潛水志工潛入海中,一次約種20幾株。

他說,移植珊瑚是為了強調永續經營海洋,屆時志工還能在培養器旁的手寫板寫上自己的名字,未來再潛水入海,「看自己種的珊瑚長大了沒」。 (訊息來源:聯合新聞網)

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