側邊區
會員登入
主要內容區
馬祖藍眼淚 本島也可看了
2016-05-20
【戴安瑋、楊寧芷╱台北報導】馬祖「藍眼淚」近年已成當地著名美景,每年四月至八月吸引遊客前往,這是一大片夜光藻在海岸邊發出湛藍光點形成的特殊景象,今年有觀賞魚業者進行人工養殖成功,和飯店業者合推付費觀賞行程,民眾不用遠赴外島也能看到。民眾說:「去馬祖還要看天候才能成行,本島能看就方便了。」
夜光藻遇敵閃螢光
觀賞魚業者芝林企業今年以人工繁殖出藍眼淚,業者林育禾說,先前到馬祖、墾丁及大鵬灣等沿岸河口有夜光藻聚集處,採集夜光藻和當地海水,花三年時間嘗試培養,有的夜光藻以其他藻類為食,有的則靠進行光合作用即可存活。
林育禾指,起初注入的營養液,不適合夜光藻,逐漸變小甚至消失,經調整配方後找出夜光藻所需營養,現已能適應實驗室環境,一周內即可倍數繁殖。
研究藍眼淚的台大漁業科學研究所教授周宏農說,夜光藻體形小,體長平均零點五毫米,外皮殼透明,細胞內具螢光素,當海水波動或小魚、蝦等天敵靠近時,會發出閃閃螢光。
為搶攻暑假親子旅遊市場,義大皇家酒店和芝林合作,將在暑假推出付費觀賞夜光藻行程,每天限一百個名額,讓民眾可在觀賞瓶中欣賞夜光藻,及嘗試擾動讓夜光藻發出閃光。
民眾吳小姐說,「去馬祖還要看天候才能成行,本島能看就方便了,想帶孩子去體驗。」
藍眼淚小檔案
屬性:是一種夜光藻(學名:Noctiluca scintillans),屬於甲藻門單細胞生物,又稱渦鞭毛藻
特性:
.體形小,平均約0.5毫米,外皮殼透明,具發光特性,在水面靠捕食其他浮游生物、獵取細菌與較小細胞維生
.單細胞內具螢光素、螢光酵,當海水波動或小魚、蝦等天敵靠近時,會發出閃閃螢光
分布:常在沿海岸、河口和大陸棚淺水區;馬祖、墾丁、大鵬灣等地有機會可見
資料來源:台大漁業科學研究所教授周宏農、芝林企業 (訊息來源:蘋果日報)